第一次听说无人僚机,就是来自于美国的“忠诚僚机”计划,当时就想着,太科幻了,一个有人战机带一群无人机小飞机,这不就是游戏中的科幻场景,没想到美军就要实现了,嗯,太强了。结果这次93阅兵我们的多款无人僚机,甚至制空无人机都装备亮相了,美国只堪堪抢时间进行了一次试飞,看起来这是美国晚了一步,其实是美国在未来空战上已经失去了话语权。
这次展示的空中无人方队中,除了一款GJ-11G算是老面孔,后面一款察打一体无人机也算正常,剩下的无人僚机和无人制空战机基本都是首次亮相。那么怎么分辨无人僚机和无人制空作战无人机,其实很简单,看看尾翼。
并排出现的第一排有尾翼的两款无人机,应该是就是无人僚机,而下一排两款没有尾翼接近六代机风格的就是制空作战无人机,我们分开来说。两款无人僚机,都是机头进气道,常规布局,但从细节来看又有不同,左侧这一边编号53431的, V型尾翼平直机翼,具备一定的隐身特性,腹部有明显的隐身弹仓开口。估计很多军迷肯定没想到,它和一款美军曾经的冷门验证机很接近。
这就是号称“战神之子”的N401,大家看看图片是不是非常接近了,把机头有人驾驶舱取消,背部进气道延长到机头就很有咱们这款无人机的味道了。那么为什么两款战机气动布局很接近,这绝不是在美军这里“找爹”,这其实就是不同无人机定位的殊途同归。这个我们放到后面总结的时候一起说。
然后看右侧这款,进气道稍微靠后成了背部进气,这样的好处是机头有更好的气动特征,看起来相比旁边这款僚机更加注重高空高速性能,记住这一点后面还要考。然后是垂尾这个就很有说法了,这不就是美国F35很相似吗?看来气动布局这块大家都是殊途同归的。那么现在可以说说为什么要搞两款无人僚机,各自又有什么定位了。
左侧这一款更像是对地支援攻击的僚机,刚才我们说它的布局很接近美国的N401验证机,而后者就是作为A-10的后续小型近地空中支援攻击机存在的。也就说这款无人机会利用弹仓优势,为对地打击的有人机提供更多携弹数量,有点空中武库机的感觉,并且自身具备隐身能力,有一定生存能力。
而右侧的就更像是凭借高空高速性能,为战斗机提供更大的感知范围,尤其是没有看到腹部弹仓,似乎没有携带武器的能力,类似于僚机侦察伙伴的意思,只要看的够远就对空战有提供了最大价值了。
然后我们继续看后面,就是两款制空无人机了,也就说他们不需要和僚机一样配合有人战机,而是直接就是一个无人的作战实体,这个信息量就更加炸裂了。右侧一架编号为“53536”,机腹部有类似歼20的弹仓,尾部采用单发,看喷口有点类似歼20用过的WS-10B,采用六代机的无垂尾设计,也就说采用了歼36类似的副翼和襟翼融合技术。
进气道这块看起来应该是DSI进气道,但是机头特别大,感觉是塞进去了很多感知体系和无人自主探测攻击设备。如果要我一个感受的话,这款制空无人机很像是梯形机翼的F22去掉了垂尾,然后加上F35的机头进气道,大家品品看。
最后就是左侧的这架制空无人机了,一样是单发两侧进气道,如果说刚才的进气道像F35,那这个简直不要太熟悉了,这个矩形不就是F22的成名之作“嘉莱特进气道”吗?但是其机身和尾部也是无垂尾设计,而且明显借用了六代歼50的兰姆达机翼。
看到这里,基本上可以说,这次无人机部分,是把F35和F22还有国产六代机歼36和歼50的气动布局打散了互相混搭,能够这么做只能说明我们对这些气动布局已经烂熟于心,一句话摸透了。不然别说混搭,可能飞都飞不起来,也就说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目前五代六代的所有气动难题,很多国家随便掌握一种估计就要笑醒了,就问还有谁?
不客气的说,无人机这种技术就长在了中国的心坎上,我们的优势风洞技术发达,气动布局方面功底深厚,短板反而是发动机底子薄。但是无人机不需要有人驾驶减轻了重量,降低了发动机要求,这就让大量气动布局虽然做不成有人机,却能借助AI和无人机技术变成新质作战力,不得不说这是有点运气的。
尤其是美国在8月31日急冲冲的首飞了其“无人僚机”YFQ-42A,而且这架飞机从授予合同到试飞就16个小时,明显就是做好了等着合同端出来。那么为什么美国突然这么急,你们猜猜看。不过美军这才刚首飞,我们是扎扎实实的装备了,而且不仅有无人僚机,还有无人制空机,这其中差别可就大了。
介绍中明确说到“自主协同”,也就说无人制空战机很可能是自主的空战单元,其AI自主化水平是不需要有人机去指挥的。那么今后歼20S指挥无人机僚机是一种方式,制空无人机单独作战又是一种方式,升空后全程自主寻敌,自主开火,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概念,这能玩的战术战略花样就太多了,完全的改变和重新定义了未来六代机空战。而美国在这个方面则已经完全失去话语权,不是晚了几步,而是晚了几代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