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d88平台_尊龙凯时-人生就是搏!

全国加盟咨询热线:

020-46410120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

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荣昌在行动

文章作者:小编 浏览次数:发表时间:2025-11-13 19:23:55

  濑溪河,荣昌人的母亲河。它的水质好坏,直接牵着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,连着一方生态安全。可今年,这条母亲河却犯了“难”:农村面源污染,超出环境承载能力;本身水资源就不丰裕,加上近年干旱少雨,生态补水跟不上,水体自净能力越来越弱。一连串难题摆在面前,如何让母亲河重拾生机?

  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,今年以来,区委、区政府拿出“啃硬骨头”的决心,高位统筹、精准发力,打出一套综合治理“组合拳”,从污染防控到生态修复,全方位推进治理工作。

  水生态治理绝非一日之功,必须统筹全局、久久为功。早在2月19日,我区便提前启动濑溪河水环境稳定达标“百日攻坚”行动,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;6月19日,启动深化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夏季攻坚行动,聚焦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攻坚。

  为确保治理工作落地见效,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召开4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治理难题,开展30余次巡河调研实地督导工作,坚决破解“重部署、轻落实”的痛点问题。

  要干事,先聚劲。我区成立由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专班,将生态环境、农业农村、住建等部门及14个流域镇街的力量拧成一股绳,建立“每日调度、每日通报、每日研判”工作机制,确保农田退水、养殖尾水等重点领域整改工作高效推进。分管区领导主动靠前,牵头召开30余次协同推进会并开展调研,现场督办7条生态补偿支流污染整治工作,同时积极对接市级帮扶力量,吸纳专业指导建议,为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。

  治理工作要长效,机制建设是关键。我区着力构建“权责清晰、协同高效、监管严格”的治理机制,让每一份责任都落到实处。

  在流域治理中,上下游、左右岸的协同配合至关重要。为此,我区创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,对濑溪河流域7条重要支流实施区级和镇级双重补偿,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给予补偿,劣于Ⅲ类标准则按档次逐级扣减,通过经济杠杆倒逼属地责任落实,让“谁保护、谁受益,谁污染、谁担责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
  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,我区组建3个区级督查组,分片开展污染源摸排工作,常态化督促指导属地镇街截污控源。同时建立严格的问题通报机制,每日移交排查发现的问题,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通报99期,累计发现并交办问题549个,形成“排查—交办—整改—销号”的闭环管理。

  跨界污染是块“硬骨头”,荣昌不搞“单打独斗”,主动和泸县、大足周边区县沟通,建立跨界联防联控机制,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一起发力,打破行政区域壁垒,真正形成“上下游联动、左右岸协同”的合力。

  11月5日,在百竹园河段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点,工作人员忙着查看设备运行。这座处理点,主要处理工业园区企业废水,日处理能力3000立方米,通过AO沉淀过滤工艺,处理后水质达到排放标准,再排入荣峰河,有效提升荣峰河水质。

  “此前板桥园区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,无法完全处理企业排水,这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点正好补齐了短板。”该站工作人员介绍。

  与此同时,我区对流域内12个城镇、3个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实施从严监管,每日跟踪统计化学需氧量、总磷等核心指标,要求按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极限降污。执法监管力度同步加码,对流域沿线家“污水零直排企业”开展全面排查,重点核查荣隆园区40余家食品企业,发现问题27个,其中22个立行立改,5起涉水环境违法行为被依法立案查处,形成有力震慑。

  在精准治理过程中,技术支撑从未缺位。连日来,在濑溪河沿岸,区生态环境局的监测人员在河边取水样,将水样装入检测瓶后,细致地做好标签记录,随后带回实验室进行专业监测。“我们加强水质监测频率,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,为后续治理措施的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。”该监测站相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高频次监测精准捕捉水质波动,让治理工作更具针对性。

  此外,我区还在荣峰河、池水河等入河排污口投放17台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,实现24小时不间断水质监测,为治理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。

  当前,我区濑溪河水生态环境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,但治理工作仍需持续发力。下一步,我区将聚焦基础设施建设、支流治理、生态补水等关键环节,持续深化治理工作,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。

 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我区将加快补齐短板,力争2026年底前完成板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并投入运行,从根本上解决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。同时,强化流域内12个城镇及4个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,重点管控化学需氧量、总磷等核心指标,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,并积极推进濑溪河流域地表水保护治理项目,争取国家资金支持,用于污水处理厂扩能、镇街管网改造等工作,破解河道管网难题。

  在支流治理方面,我区将对辖区所有支流实施“分段溯源、逐点排查”,摸清污染源头并建立问题台账,同步推进截污、清淤、生态修复工作。同时,针对农田退水问题,建立“网格化监管”机制,防止高浓度退水直接溢流;开展“日常巡查+突击检查+群众监督”行动,并完成鱼塘、稻虾养殖规范整治,严厉打击偷排行为。

  生态流量保障是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。我区将加强与玉滩水库的对接沟通,根据水质情况实时动态调整每日下泄生态流量。持续深化跨界联防联控,与泸县、大足进一步完善沟通联动机制,加强跨界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协同治理,凝聚更强治理合力。

  如今,流域治理格局全面形成,水生态环境质量正稳步向好,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推荐产品



回顶部